黃江熱處理小編了解到,我們從銅器和鐵器時代已經開始出現熱處理加工工藝,公元前770至前222年時期的人們就已經發現鋼鐵在高溫和加壓下會發生變形。鐵制農具的發明就可以說明我們古代已經擁有熱處理柔化技術。后來兵器盛行,使得鋼淬火技術得到較迅速的發展。
黃江熱處理小編在歷史中了解到隨著淬火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淬冷劑對淬火質量的影響。三國蜀人蒲元曾在今陜西斜谷為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傳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這說明中國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質的冷卻能力了,同時也注意了油和水的冷卻能力。中國出土的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寶劍,心部含碳量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卻達0.6%以上,說明已應用了滲碳工藝。但當時作為個人“手藝”的秘密,不肯外傳,因而發展很慢。
現在我們的黃江熱處理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就拿不銹鋼絲為例,如果不銹鋼絲的表面氧化皮厚度不均勻,厚的地方和薄的地方下面的基體金屬表面光潔度也不同,面且酸洗時表面氧化皮的溶解與氧化皮附著部位的基體金屬被酸的侵蝕程度不同,所以,不銹鋼絲表面就不均勻。因此,在黃江熱處理加熱時,必須使之均勻地形成氧化皮,要達到一至。
黃江熱處理要予以注意:
假如加熱時工件表面附著油,油附著部位的氧化皮厚度和其他部分的氧化皮厚度和組成就不同,而且會產生滲碳。
氧化皮下基體金屬被滲碳的部分將嚴重地受到酸的侵蝕。
重油燒嘴最初燃燒時所噴出的油滴,若附著在工件上,影響也很大。
操作大員的指紋附著在工件上時也會有影響。
所以,澡作大員不要用手直接觸摸不銹鋼件,不要使工件沾上新的油工件表面如有冷加工時附著的潤滑油等,必須在三氯乙烯脫脂劑、苛性鈉溶液中充分脫脂后再用溫水清洗,然后再進行黃江熱處理。